“世纪动脉 万里茶道——九省(区)茶文物联展”海报
唐长沙窑青釉褐彩茶碗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俄罗斯鎏金纹章瓷茶具 中国青砖茶博物馆藏
金地粉彩麻姑献寿图盖碗 湖南博物院藏
青花开光诗句海棠式茶托 湖南博物院藏
制茶工具展示区
“世纪动脉 万里茶道——九省(区)茶文物联展”目前正在湖南博物院展出,受到观众和社会各界好评。该展览汇聚了16家文博单位的300余件文物,通过“茶的故乡”“茶播万里”“文化之路”“联合申遗”四个部分,从中国韵味到西式风情,为观众讲述了关于“万里茶道”的故事,再现了那段车水马龙、驼铃悠悠的茶叶贸易之路。
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习俗和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片”。17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茶叶经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九省(区),销往蒙古国、俄罗斯和欧洲其他国家,干线总长1.4万余公里,因而被称为“万里茶道”。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俄罗斯时,将“万里茶道”和新世纪的中俄油气管道并称为“世纪动脉”。“万里茶道”沟通了亚洲大陆南北方向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的核心区域,并延伸至中亚和欧洲地区,见证了中国茶叶在国际贸易中的兴盛,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在亚欧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贸通道,也是一条文化传播之路、文明交融之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食用茶叶的国家,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茶叶出土于战国早期墓葬,距今2400多年。而饮茶风俗的真正盛行是在唐代,尤其是陆羽著《茶经》推广饮茶之后,“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田闾之间,嗜好尤切”,达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的程度。展览根据茶叶制作方法和发酵程度的不同,分别展出了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大类茶样,让观众一目了然。同时,还展出了中国历代的传统茶具。茶具的变化反映了中国饮茶方式的嬗变。展出的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茶碗,碗心用褐彩书写“荼埦”二字,为目前所见最早有茶碗题记的实物。唐前期“茶”多写成“荼”,长沙窑瓷器上荼、茶皆见,反映了“茶”字写法的转变过程。唐代流行“煎茶法”,先煮茶再分茶饮用。宋代演变为“点茶法”,将茶末放入盏中,注热水击拂搅拌,更加注重个人体验,由此还衍生出“斗茶”和“茶百戏”习俗。至明代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散茶,碾末而饮的习惯逐渐变为直接冲泡茶芽,称之为“瀹饮法”,沿用至今,饮茶方式大为简化,茶具也因此革新。
“茶播万里”版块全面展示了“万里茶道”沿线地区茶叶的生产、加工、运输和贸易等环节,呈现了“万里茶道”昔日的繁荣与辉煌。湖南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区之一,也是亚欧万里茶道的主要货源和起始段之一,本次展览凸显了“万里茶道”湖南段的特色和内涵,通过对制茶工具、茶箱、马鞍、驼铃等组合式、开放性的展陈方式,让观众直观感受湖南独具特色的制茶技艺和震撼人心的茶道运输。同时,展览也兼顾了对福建、江西、湖北、安徽等产茶区和集散地的展示。在展示外销茶的集散与运输时,重点突出了晋商发挥的关键作用。如展出的晋商康鉴三在聂市开设的三和兴茶庄茶产品广告单,中部印文“本号自在湖南采办头春嫩蕊贡尖、武夷红梅、六安香片、徽州大方、浙杭龙井、云南普洱、杭白菊花,种类繁多,不及细载,零躉批发,价钱克己,如蒙赐顾,无任欢迎,开设在太原府柳巷街路西,本主人谨白”,显示出晋商采购贸易的茶类非常广泛。
万里茶道的贸易过程分为生产、集散、外销三大环节,由沿线各个城市、集镇、村落共同支撑,以人力、船运、马队、驼队接力实现这一完整的茶叶贸易过程。为便于观众更直观地理解茶叶贸易路线,此次展览设置了数字交互体验区,设计了多投影融合的互动画卷数字展示,让观众在轻松的互动体验中了解相关知识。
延绵万里的茶贸易之路,成为传播中国茶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桥梁。饮茶习俗风靡全球,深刻影响了沿线各地的商业、文化及生活方式。通过细读展览,观众可以感受到万里茶道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通道的重要性及其深远影响。2019年3月,“万里茶道”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万里茶道”所承载的历史人文信息彰显了独特的文化价值。此次展览的举办,将进一步宣传和助力“万里茶道”申遗工作,为弘扬中华茶文化、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作者:方昭远,系湖南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策展人)
评论